如来藏佛学 • 谈师讲堂 • 弘法影集1 • 教法来源普及课
【1. 谈师讲堂 • 1.弘法影集 • 1.教法来源普及课8讲 • 1.佛教历史 • 1010101】
第一讲 佛教的历史与演变
各位观众,今天我讲的,首先由佛教的来源说起。
佛教当然了谁都晓得是从释迦牟尼传给我们的了,所以我们那个源头可以说是释迦牟尼啊。可是以后怎么存下来,又分成了什么系统存下来,那么我们想学佛,就最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。所以这方面我也不详细地说。如果想详细的了解了,恐怕要看书了。说佛教的来源,我们就分两部分来讲。在整个佛教,按照观修,按照修行,就可以分成两大系统。
一个大概是汉传的佛教了。汉传佛教是注重说那个见地,说见地,在学术上就叫做“基”,基础的基。西藏所传就比较注重观修,那叫做“道”。两种都可以得“果”。
不过,如果按照这个见地而没有修行,严密地修行来配合的话,这我们就说要三大阿僧祗劫才成佛。阿僧祗劫就是无数的劫,所以很长很长的时间。如果按密乘的说法呢,按照观修来成佛呢,就可以即身成佛,就这个身这可以成佛了。那么关于这一点呢,就很大的争论呢。显宗,就是汉传佛教就说:”不晓得你成了什么佛?”意思来讲就是:你所成的佛可能是邪的,根本不是佛,是魔。所以彼此就因此引来一些争论,说:藏传佛教不能即身成佛。怀疑他的是因为他们根本不晓得怎么观修。如果懂得这个观修的理论,就可以说:如果是上根,好的根器,那么的确是可以即身成佛的。
而即身成佛,在西藏也有非常多的例子。例如:无垢友,例如:莲花生大士,还有很多修行人都成佛。那么,显宗就可以问了,只有释迦牟尼一个名字,哪里有你们成佛的名字啊?这又要懂得了,释迦牟尼是根据授记成佛,所以就有他的名字。
在释迦牟尼的教法时代,无论谁成佛都没有名字,因为这个名字只有一个代表,就是释迦牟尼。等于释迦牟尼以前,也只有一个佛的名字,你不能说每一个时期都只有一个佛。因为这么样,根据授记这个是他,这个佛传法的时代。由他传法而成佛的人,虽然成佛,没有名字,因为是释迦牟尼的时代。所以这一点啊,就可以回答我们对密宗的怀疑了。
现在我就按着来讲,我们汉传佛教叫显宗,我们根据的经论都是公开的,因为他是主要修般若波罗蜜多,所以我们就把它叫做“般若乘”。般若乘啊,就有两个系统了。一个是菩萨乘,一个是佛乘。这个系统啊,是见于这个释迦牟尼的佛经里面的。佛乘、一乘、一大乘、佛大乘,所讲都是佛乘,就是讲到成佛的。菩萨乘说般若,讲到十地菩萨为止,所以叫做“菩萨乘”。这是一个系统。密乘的系统呢,我们等下再介绍,现在先不说。
那么,般若乘当然是由释迦牟尼传下来的,那么关于释迦牟尼的故事,我这里就不讲了。一般来讲有两个说法。一个是八相成道,八种形相,他就成佛了。一种是十二相成佛,把释迦牟尼啊,由凡夫收到成佛,全部分成十二段时间,其实这个开合不重要。重要的是什么呢? 就是显乘跟密乘,也就是般若乘跟那个藏传的密乘,这个乘叫“金刚乘”。
两个对于释迦成佛的状态,有很不同的说法。先讲般若乘,显乘的说法。释迦牟尼是一个凡夫,不过他过去世已经修到三大阿僧祗劫了,所以示现为一个凡夫。由“凡夫”示现到“成佛”,一共有八个形相,那么包括他出家啊,修道啊,等等。其中也有一些神话了,例如说,他的爸爸净饭王不准他离开,就有四大天王啊,捧着马的脚把他抬去,飞过那个城啊,种种。这些恐怕是神话故事。
他修道,他一直修到怎么样呢?修到成为十地菩萨了。可是那时候,释迦牟尼吃东西吃得都不够,因为他把时间都放在修道里,所以身体很弱。不打坐了,在尼连河边洗澡,有一个放羊的女孩见到,看他的样子又瘦,吃得不够,就把羊奶给它喝,喝完之后,他入定,身体就恢复了。那么然后只是跑到菩提树下,修金刚喻定,那么这样就成佛了。那么这个是可以说,是他示现在人间的相,在人间,他是用怎样的形相来成佛的。
那密乘就不是这么讲。密乘讲他已经成佛,可是因为他想到我们这个世界,去传佛法,令这个,我们这个世界人能够成为菩萨,成为佛。所以他就到色究竟天,“色”就是物质,“究竟”就是最后的,最后一个得到物质身的天。再超越这个天就不是物质身了,没有物质身了,只有精神,没有物质。那么在这个色究竟天呢,他就成为一个“白英天子”,白颜色的白,英雄的英,白英天子。他就用白英天子的身来成佛。先到我们这个世间,然后示现怎样成佛,那就是说,他已经是一个佛的,然后再到这个世间。首先降为天子,然后再降为凡夫,这样来成佛。成佛的过程也不同。成佛的过程是怎么样的,他在尼连河边打坐了的时候,修禅定,是天神与佛,报身佛,把他的神识,我们当是灵魂吧,把他的神识度到上天上,跟他灌顶,经过灌顶之后,他才能够成佛。
那么给个说法,显宗又反对了。啊,说:灌顶是密宗的规矩,我们把这拿来说释迦牟尼的故事很不对。其实不是,在佛经里边,释迦牟尼都有讲灌顶,很多佛经讲到灌顶,讲般若的时候,他也有讲到灌顶。很多佛经都授记一些菩萨,也有授记得到什么灌顶,你要晓得,灌顶不是密宗发明的。
灌顶是什么?是印度的规矩。印度一个国王,等于立太子了,哦,想把几个孩子当成太子做我的承继人,就要跟这个太子灌顶。如果您是印度教的,婆罗门教的怎么办,婆罗门教的规矩跟你灌顶。所以印度教,传到现在的印度教都有灌顶的。我们不能因为现在密宗啊,很重视灌顶,我们就把它说是,啊,这是密宗的东西我们不要的。这个灌顶,其实就跟显宗的受戒差不多,在灌顶的时候有戒律给你的,还有一个叫羯磨,给你解释这个戒律的,那跟显宗受戒的差不多,很大部分相同。
除此之外,灌顶是什么呢?上师成为本尊,如果拿观音菩萨做本尊,给你灌顶的话,那么那个上师啊,就要自成修观音法,自成观世间菩萨。然后,用光放在你的心轮,有时候放在顶轮,喉轮,心轮,有时候甚至放到五个轮,顶、喉、心、脐轮、密轮,五个轮,那么这个是,等于是加持。所以灌顶的上师呢,要入定的。现在我在影片上看,几百人灌顶都不是上师的,都是一个喇嘛,几个喇嘛,排成一行一行,用这个宝瓶啊,盖一盖,盖一盖,那么这个其实并不如法。
所以,灌顶啊,有数目的限制的,人不能太多。如果人太多啊,那个上师就会很累的。上师是要长期保留在一个入定,进到本尊坛城的境界,自成本尊,然后给你成佛。所以很累。嗯,起初,我的徒弟看见我了,有一百多人灌顶,我中间要休息了,他们很奇怪,怎么灌顶灌到一半你还休息呢?他们不晓得,我实在太累了,一累的时候就不能住在那个定的境界里面了。所以我先要休息一下,吃点东西,喝口茶,抽一根烟,那么然后我就再灌顶。目的就是我要生起那个坛城,自己成为本尊,然后用本尊修本尊禅定生起的光 ,来跟弟子灌顶。所以这里讲,就是讲释迦牟尼灌顶也等于是这样,他受到报身佛的灌顶,所以,他是化身佛。那么,这就是释迦牟尼成佛的两种不同说法。
你听见这两种说法,你一定晓得了,一个是不讲修的,只讲理论,修讲得不多。像唯识宗就没真修的,中观宗也没有修的。
那么修是什么呢?修叫做“瑜伽行”。现在,市面上很多人教人瑜伽,就是“瑜伽”。这个瑜伽是什么,梵文的YOGA是相应的意思。跟什么相应,跟那个法相应。我修这个法,我得到好处。为什么得到好处?因为我修的时候,我跟法相应,所以我就证到这个法,而且觉受到这个法,那么就相应了。现在修密宗,其实并不太注重相应,那就是等于说他们是修瑜伽行,可是得不到瑜伽。
我看很多人呐,注重在怎么样呢?念念咒,结结手印。我见过一个密宗的弟子啊,就是说我懂七十多条,我懂结一百多个手印,那么他的洋洋自得,觉得我学的东西很多。我在旁边听见了,不敢笑,一笑,他就觉得鄙视他了,其实真的应该。如果光是学手印、学咒语,而不懂得法义。为什么我要这样修,我这样来修这的时候,我应该知道什么东西。我应该与什么相应,这才是真的修。
所以传法的上师呢,就有两个不同。一个是很多本尊,然后说,灌几个本尊有什么好处,所以我就举行这个灌顶了,那么弟子啊,我得到这个好处,我就来灌顶了。那么因此啊,每年都可以灌你三个四个本尊,你跟他十年,他就差不多,几十个本尊了,说不定一百个本尊。所以就有一百条咒,二百多个手印,两三百个手印。
我的顿珠法王传法给我,算起来五个本尊都不到,我真要算一算,有些是因为修拙火,要这样来观,修明点,观一个本尊。其实最基本的修一个本尊。没什么了,你不可能有一百个相应,有一百种不同的相应,要你做,要真的相应好的话,一个本尊已经很要紧。
所以啊,真的做一个本尊相应其实并不容易做得成的。我那时候很大胆,我就问,我的师傅了,顿珠仁波切,我说你修多少的本尊法,你猜法王怎么答我,“我修无量本尊法,一就是多,多就是一,一就是无量,无量就是一 “ 答完了。所以我明白了,无论你修多少个本尊,其实目的并不是真为我修几个本尊,得到这个本尊的好处。得到好处是什么,由修法的相应,令你的心理状态改变,这个分次第,一步一步的改变。假如不能改变的话,修一万个本尊都没用,受无量本尊都没用,所以法王说:我修无量的本尊。不过,无量就是一,一就是无量。所以修一个就够了,都可以够了。那么不晓得的人就说了,一个本尊,你不是只得到一个本尊的利益,不是得到无量的利益。这个学下去啊,尤其是学这个如来藏的观修,就晓得了。现在你姑且听“一就是多,多就是一”好了。
所以现在讲到这里,就要回过头来再讲,释迦牟尼的佛法是怎样传播的。释迦牟尼的佛法在他生前并没有记录文字,后来才记录成两种文字。一种是巴利文,一种是梵文。大概菩萨乘跟一佛乘记录的使用梵文,小乘讲声闻、缘觉,那些是用巴利文。小乘,现在呀,传下来的巴利文的佛经啊,这是四部阿含经,四部阿含经就是小乘的经。没有菩萨乘的经啊,它是怎样啊,那此经后来是怎么出现的呢?那么就是要讲到“结集”了,佛经的结集了,关于佛经结集的问题,我们就下一次再讲。